2012年1月12日

機構評鑑之觀察與建議

每三年一次的機構評鑑猶如機構大考,各單位莫不卯足全力希望獲得好成績,不只是為了補助,更為了這來自官方對服務品質的肯定,因為這是台灣目前最具公信力的評比,由此可知評鑑結果將影響機構發展甚鉅。

今年的機構評鑑首次由中央辦理改為各縣市自辦,社區居住聯盟有多位獲聘擔任委員的夥伴,他們懷著使命感評量機構的服務情形,也特別接受本刊編輯小組訪談,提出個人觀察與建議,歡迎大家共同討論,使評鑑制度及操作能更完善,並引導機構朝符合國際服務趨勢發展。因評鑑委員負有保密義務,故本文內容採彙整方式報導,不涉及個別機構問題,亦不列舉委員個別陳述意見。

首先,參與評鑑的夥伴都指出此次進步最大的:一為硬體設施及空間規劃,二為資料呈現。

硬體部分,新建機構幾乎都拿滿分,許多舊院舍會因應寢室空間一間最多四床的規定朝居家化改變,即空間上隔出每個居住單位,不再只以床或布簾來區隔,此外各項無障礙設施也加強了。

資料部分,不僅清楚、豐富,更看到許多機構導入SIS工具,或者使用第一基金會所發展的評估量表,而文件中不再使用"院生”稱呼,而是以"服務使用者”稱呼;也會提到如何落實"自我倡議”、”尊重自主權”等。日常活動也呈現機構善於將資源連結進機構(服務單位),讓休閒、醫療復健等活動都能輸送到服務單位,以豐富服務使用者的生活。

由於參與評鑑的夥伴均為資深實務工作者,他們也看到空間及資料呈現背後的許多"狀況”:


1. 菜單的單據很新,感覺是為評鑑而準備,並非日常操作成果,資料呈現菜單是共同討論,但並無膳食委員會的實際運作資料。

2. 個人衣櫃不在個人房間,顯見寢室並未屬於個人空間,即使空間的確做了區隔。

3. 尚有從外面上鎖的鑰匙設置,不尊重個人寢室的進出使用。

4. 雖設有權益委員會,但委員以機構管理者為主,實質上並未讓服務使用者參與。

5. 現場核對ISP,相關資料出現矛盾情形,例如,依獨立性和工作時間看起來像是庇護員工,但對照其獎勵金卻太少。

6. SIS與ISP的操作常有矛盾或兩者間未經統整,專業度仍不足。

評鑑過程中,夥伴們也觀察到以下情形:

1. 機構可能將評鑑業務外包給其他協會製作;其資料的真實性讓人存疑。

2. 評鑑委員有專業重疊情形;例如委員中有2位同屬治療專業人士,縣市政府在約聘時應避免。

3. 評鑑時間不夠;服務使用者生活品質與機構服務的操作部分不容易被檢視,必須花較多時間觀察,並核對各項資料才能了解,但評一個機構一般小型只花2-3小時,大型4-5小時,過於匆促。

4. 專業服務僅佔評分的45%,影響不了整體分數;因此大部分機構只要加強資料及硬體的呈現,都可拿到不錯的分數,但服務使用者生活品質並非只是硬體美觀安全就好。

5. 政府委託當地學者,立場能否客觀?不僅政府與學者間,當地學者與當地機構間也容易有利益相關的問題,其實,實務工作者之評鑑委員也多是跨區評鑑,客觀性較能獲認同。

百年評鑑省思

今年評鑑優等偏多,甚至傳出某縣市因整體分數過高而事後整體調降的插曲。部分第一次擔任此任務的委員,看到台灣機構的硬體設施比個人預期進步了,十分讚賞的給分鼓勵,「其實,服務進步不大」受訪的夥伴們表示,尤其是「自我倡議」、「尊重自主權」多只是書面呈現,服務的作為並非如此,評鑑時,"表演式”的活動也很多,從操作的空間、人員的互動都可見端倪。

此外,看到各機構努力的將外面資源連結到服務單位,一方面豐富服務使用者的生活,一方面方便就近獲得需求,如復健、剪髮等,雖立意良好,但同時也剝奪了服務使用者外出體驗的機會,例如學搭車去看病,去理頭髮,順便看看不同的環境,不同的人等,資源連結與社區適應應該可以相輔相成,而非各做一套。

由於空間硬體分數占比例頗高,小型機構(29人以下)受限台灣住宅環境影響,空間變更改善不易,夥伴們推估,未來朝70-80人機構的發展將會是主流,這讓積極推動去機構教養化的我們感到驚訝與遺憾!不禁想問問政府,這是台灣想要的未來嗎?也想問問家長,您真的希望孩子高中畢業後就住到大機構過集體生活嗎?

我們的建議

雖然評鑑過程中發現許多問題,受訪夥伴還是為各機構的進步給予掌聲,例如將長久以來的院生、個案、孩子等稱呼改為「服務使用者」,我們相信一言一行的改變終能引起服務思維的改變,也期許「生活品質」不只是重視硬體的美觀與安全,能更進一步落實尊重服務使用者的自主權,透過制度的建立,提供其表達想望生活的機會。

在此彙整夥伴之建議如下:

1. 建議評分列第5分為嘉獎分數,委員給5分時應附嘉獎說明其優於一般機構的差異。


2. 縣市政府應避免聘任當地學者、專業人士擔任委員,並避免專業重疊。


3. 評鑑召集人的角色很重要,必須能讓不同專業交流意見,充分溝通,使評鑑結果客觀且公正。


4. 延長評鑑時間,一個機構評鑑以一天6~8小時為宜。


5. 機構普遍反映情緒行為輔導及兩性關係輔導缺乏專業資源協助,希望政府能多辦理研習活動,並研發相關教材教具。

關於本文,如有錯誤,歡迎指教,也歡迎您分享您的心得,請email至taiwanliving@gmail.com 社區居住聯盟 秘書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