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29日

阿青的故事

離家的原因…
身為單親的青媽,一人獨立扶養二位子女,阿青以及阿青的姊姊。從小到大,阿青的吵、鬧、打人的行為,對媽媽而言是司空見慣。但是在姊姊考大學那一年,阿青的行為已讓姊姊無法專心準備考試,無法可想之下,媽媽只好將阿青送到教養院幾個月,預備等姊姊考完大學就接回家,等到一年後接阿青回家時,他已經瘦了14公斤。

阿青在教養院的生活…
青媽實在無法忘記第一天送阿青去教養院的景象。當時是下午四點多,剛好是教養院的洗澡時間,青媽看到女、男生混在一起洗澡。有些老師在浴室裡協助洗澡,洗好的人就光著身體出來,另外有一些老師在浴室外面幫忙擦身體、穿衣服。


青媽看到女生發育都很好,但還是都被混在一起,想起自己孩子未來的情境,青媽一路哭著回家。

青媽不辭跨縣市的辛勞,每個禮拜六都帶他回去,禮拜一才送回教養院。阿青因受傷影響智商不會說話,無法用言語表達自己在那裡的生活, 但只要一出教養院大門,阿青就會敲車子的玻璃,下車就踢車輪的框,似乎在宣洩他這一周的不滿;到星期一要回教養院了,快到大門口時,阿青會自動的拿下在家裡喜歡帶的手錶、項鍊放在車子,等到周五媽媽接他再帶起來。
被隔離的生活…
在教養院,雖然有美麗的院子,但是因為老師要照顧的人多,不能隨興去散步,每天一大早院生們就隔著鐵門往外面看,有些則是坐小椅子發呆,或看電視。

由於阿青所在的縣本身沒有教養院,因此必須送到外縣市,想要看阿青真的不容易。青媽無奈的說:「孩子在那裡除了吃飯、睡覺以外,就是看電視,那裡的孩子比較不活潑。」「因為人太多,很容易聽到有傳染病。而且漂白水的味道都很重,廁所整天都是濕的,都沒有乾,因為太多人使用了,去看阿青時,非不得已才會進去…,小孩真的不願意去教養院…」。
在社區長大的孩子…
和青媽一樣的家庭很多,父母不忍心自己的孩子在教養院過著被隔離的生活。因為從小孩子是去讀啟智學校或啟智班,他們天天回家,老師有教互動的方式,他們也學的很好。青媽表示有其他家長在提,似乎唸啟智學校的孩子,程度都比較好,青媽認為,那是因為他們在生活中跟同學、老師、街上的小販、商店的店員、公車司機、路人…等,有著許多的互動。在生活中自然而然有機會多跟不同的人接觸,孩子的反應會較活潑、較自然,有些家長單純以為是唸啟智學校的關係,孰不知是生活在社區中的緣故。當每天的活動是多樣而豐富的,不是刻板單調的行程,自然孩子看起來較活潑、有生氣,能力也會隨著環境的豐富而增加。
家長的無奈…
若不是家庭的因素,青媽不會想要送阿青到教養院。以往從教養院一回來,阿青會不斷的發脾氣、丟東西,這是阿青在抗議,青媽因為知道,所以包容。但是對於不了解阿青的人,會覺得阿青有著許多問題行為,然後帶他去看醫師、吃藥,事實上只需要多一點探究原因就會了解,是因為環境因素讓阿青變了。問題是,有誰會用家長的心,去了解一位智能障礙者呢?
進入社區居住與生活服務…
三年前,阿青離開教養院,一年半後進了現在中心提供的社區居住與生活服務,原本的壞脾氣,現在很少見了。青媽提到社區居住與教養院的環境差很多,從阿青身上的反應,可以看到明顯的變化。以往阿青回來一趟,就要發洩一次情緒,不知是在抱怨教養院還是在抱怨青媽,好似有什麼深仇大恨一般,阿青會不斷地敲牆壁、玻璃、冷氣,有一次還差點把門打破掉。

現在接受了中心提供的服務。敲打傷害自己的行為,在阿青身上幾乎看不到了,因為在社區居住與生活服務中,離家僅有15分鐘的車程,阿青知道自己跟媽媽還是很近,加上這裡有伴跟老師,還可以常常出去街上逛逛,老師會安排節目,像有廟會、演戲、蜂炮、冰雕等活動,阿青在社區生活自在多了,現在的阿青也會主動打招呼,黏著老師,青媽說:「…這是阿青在社區居住中才出現的…」。
阿青的現況…
現在的阿青,星期六日還是回家跟媽媽一起過。星期一要準備回社區居住中,阿青會自動的把聯絡簿拿出來,看自己今天的計劃,需要準備些什麼,跟以往真的差很多,他每天很高興,雖然不會說話但每天就笑嘻嘻的,他的表情就告訴你~很快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