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住宅在台南:一個勇敢的實驗計劃
伊甸打造民間興辦社會住宅之路
7月26日,頂著南台灣攝氏30幾度的高溫,社會住宅推動聯盟夥伴們一行17人來到台南市南區大林國宅,這是一個約1,600戶(其中300戶為店面)的大型社區,屋齡13年,坪數約40坪(屋內實際坪數為24坪與26坪兩種尺寸),標準三房兩廳格局,目前市價一戶約500萬元,去年,伊甸基金會以法人身份購買其中一整棟,期待結合福利服務及住宅服務以做為台灣社會住宅的典範,當時台南市政府林欽隆副市長、社會局及都發局亦積極促成,然而,啟用後組織面臨的挑戰才剛開始。
特別的好鄰居
大林國宅為眷村改建,這裡約有全戶1600多戶及商家300多戶,其中包括1,000多位老人住民,新移民也有100多位,特殊的居民結構,黃昏時可見一排排輪椅老人和外傭在社區散步閒聊,當得知伊甸要在這裡提供服務,居民從一開始的排斥疑慮到如今的充滿期許,他們主動邀請伊甸參與社區事務,因為伊甸帶來了無價的禮物,證明自己是特別的好鄰居。
例如,無障礙斜坡道,長期服務肢障者的伊甸將坡度規劃的相當平緩(上圖),讓其他棟住戶紛紛要求管委會比照修繕以利輪椅出入;伊甸也將附升降機的公務車在非值勤時段提供做社區接送就醫車使用;另外也為當地新移民開辦相關課程,幫助他們更快融入台灣生活。
伊甸台南區張盟宜區長分享附近店家很貼心,看到坐輪椅的老人及下肢障的服務使用者來了會主動放置斜坡板,伊甸現正與區公所討論,希望未來能將整個社區公共設施都修繕成無障礙,成為台灣第一個無障礙社區。
大林雙福園區的規劃
伊甸將這一棟命名為「大林雙福園區」,一樓為服務中心;二樓為示範住宅,規劃為通用住宅,提供各界參觀體驗及教育宣導;三~十一樓共37戶為提供弱勢者租住的社會住宅:
引用:伊甸大林雙福園區簡介
其中一般住宅租金是參考市價的八折,會優先提供特殊境遇家庭及中低收入家庭申請,老人及無障礙住宅則市價八折後再九折,月租金包含管理費,租期設定為4年,對象不限設籍台南市的民眾。雖然整棟將是弱勢集居的住宅,但從住宅單元名稱可看見組織去標籤化的用心。
目前一、二樓已修繕完工,我們參訪了示範住宅,張區長說已安排服務對象入住以檢視那裡還需要再改進,她也無奈的提到,如果建築一開始的規劃就採用通用住宅的設計會比事後的修繕省錢、省事好幾倍,這是大家都知道的道理,但現在只能期待未來政府興辦的不管是社會住宅、公營住宅或青年住宅都能思考到無障礙的需求。雙福園區預計一般住宅今年9月完工,老人及無障礙住宅11月完工,現登記入住者已達六成左右,老人及無障礙住宅戶已快額滿了。
伊甸製作了社會住宅服務的資訊簡介還附上清楚易懂的QA問答,當天伊甸夥伴同時簡報其他相關服務,如個管中心、生活重建、小型作業所等,希望弱勢者入住後,視需要能運用日間服務的配套以提升其生活能力,例如接受職業訓練增加個人所得等。透過園區生活重建方案的服務影片,我們看見中途致殘的服務對象在結合這種社區化的住宅居住服務後,獲得與社區復健中心或機構式住宿截然不同的復健成效,在方案一期三個月的期間,服務對象在這裡有同儕情感互助,共同勉勵,享更多的自主權,為未來重返家庭、社會做好準備。
實作型的社會倡議
伊甸基金會執行長室特助潘若琳提到因為組織參與社會住宅推動聯盟,加上長期以來推動通用住宅理念,一直在思考如何改善身心障礙者的居住問題,而除了社會倡議,組織還能再做些什麼?大林雙福園區可以是一個契機,一個實驗計劃的啟動。
然而,從購買之初就碰到了「國民住宅條例」限制只能由自然人承購之挑戰,但這與「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第六十八條,有關身心障礙機構、團體申請國民住宅提供居住服務之法規競合有待釐清,光是這部份伊甸就花了一年多的時間,透過台南市政府社會局及都發局協助,與中央不同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溝通協調,促使法人得以購買國宅,接下來服務設施是否登記為「社會住宅」又是一個冗長難解的公文往返,雖然中央有了「住宅法」,但真正的落實還需要各地方政府制定相關辦法因應,「我們期待政策是由上而下、跨部會的分工合作」潘特助說,中央與地方政府、住宅、衛福、勞工等局處政出多門,關乎福利與住宅能否為弱勢者整合曠日廢時,從這裡看到好多的問題考驗伊甸的智慧勇氣。
尤其是政府公文認定本棟為「社會住宅」,因此不再提供服務對象租金補助,顯見國家福利不是朝整合方向而是排擠的思考,弔詭的是目前並沒有處理將設施登記為社會住宅的相關子法。而住宅法中「獎勵民間興辦社會住宅….」,對有心的社福組織來說目前完全看不到「獎勵」,從都發局堅持以市價出售,伊甸向銀行貸款約七成,到修繕時僅能以租屋平台獎勵房東的方式補助一戶1萬元,張區長提到因國宅屋齡長及興建品質因素,一般住宅的修繕一戶約需20萬元,無障礙住宅更高需70萬元,一萬元補助根本是杯水車薪,伊甸承擔了購置和修繕的雙重龐大財務壓力,尤其在推出後下肢障朋友洽詢踴躍無障礙戶需求殷切,如果有政府更多的獎助經費挹注,伊甸就能再提高無障礙戶的比例。
潘特助今年二月曾隨社會住宅聯盟到大阪參訪,她感嘆日本在租金、入住資格評點的機制非常細緻,中央有明確的生活水準數據可參考,台灣的租屋市場卻如花敬群教授形容的像「黑市」,組織在訂定租金標準時,僅能就現行的生活津貼、年金、工作獎勵金等收入情形,再參考附近的租金行情來制定,而萬一服務對象承租後有付不起的情況,除了以日間服務來支持,欠租的風險目前都得由伊甸來承擔。
當福利服務要進入社會住宅時,社會住宅是否也變成社福設施?聽聞政府打算參考身心障礙福利機構的設施設備標準來設定社會住宅標準,我們深覺不妥,因社會住宅並非僅限於身心障礙者,而是包括特殊境遇家庭、中低收入者,住宅應是福利的一部分但並非是機構,我們期待政府不要只是思考如何「管理」社會住宅,而是站在弱勢者「需求」來推動社會住宅,這才是有願景的政府所當為的。
期許成為社會住宅典範
陳美鈴理事長以社會住宅聯盟召集人身份肯定雙福園區最有價值的意義在於弱勢者「居住穩定後,得以發展更豐富的生命」,因此她期許伊甸更勇敢、更具實驗精神,把雙福園區變成真正的社會住宅,從租金設算以所得25~30%為考量,相信能成為台灣社會住宅的典範;陳節如委員辦公室孫一信主任也建議雙福園區整合租金收入及營運支出的財務平衡,建立成功經驗提供各界參考。
參訪結束,來到大林國宅外的公車站環視社區周邊林立的商店,聽說在地人原本不喜歡這個區域,但社區的樣貌改變了,越來越便利也越來越熱鬧,我們想像無障礙社區的實現,想像賴清父母德市長騎樓淨空的落實,輪椅族朋友、推著娃娃車的們也能有尊嚴的在這裡生活、安居…,這會是一個最美好的社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