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鄉的社區居住服務
看見 黎明
專訪黎明教養院辦理之白楊家、綠水家
99年社區居住聯盟調查各縣市辦理社區居住方案情形時,花蓮縣原本掛0,近年在黎明教養院的推展下陸續成立兩個家—白楊家、綠水家,並結合綠自然的外展服務獲得媒體關注報導,因此編輯小組一直很期待能前往拜訪。三月中旬,黎明倪頌惠主任熱情接待聯盟楊瑞玲理事及秘書處林子靖專員參觀了社區居住家,還前往每位服務對象白天的工作場所,聽他們談工作的甘與苦,而一旁默默微笑陪伴支持的輔導員,同樣讓我們印象深刻。在這一片澄淨天空與藍海環繞的城鎮裡,路上奔馳的公車雖不多,但平坦開闊的能包容單車暢遊;商業活動雖不熱絡,但有豐富的自然人文蘊藏商機,黎明的經驗讓我們看見偏鄉社福服務的創意與組織對理念與價值的實踐力。
建構並落實社區化服務
主責社區居住方案的邵玉蘭園長(邵姐)為我們簡介白楊、綠水兩個家,共有11個床位,現在有9位住民,多是由教養院轉出的,僅一位是經小型作業所轉介入住,其實在96年,邵姐就曾和 6 位住民一起嘗試到社區居住,白天回院內,晚上回住家,由於缺乏經驗及就業安排,結果歷經一年失敗了,又搬回教養院,但主管並沒有因此氣餒,而是進一步把外展服務建立起來,陸續設立了小型作業所、庇護農場、庇護工場及商店、承辦閒置公有設施的經營等等,99年,邵姐再次與服務對象走出機構到社區居住,努力讓服務社區化、個別化,終於看到服務對象融入社會自在生活的成果。
「從教養系統出來要避免機構教養化的管理,把所有服務對象『兒童化』」,邵姐說,從工作技能、財務管理、健康管控等,輔導員不能再以「管理」的態度來要求,而是不斷的提醒、溝通協調。我們看到邵姐擔心住民腎結石的老毛病,告訴他要記得多喝水「你已經是大人了」,住民默默點頭聽著,自然的關懷互動,取代上對下的管控,一點一點讓服務對象學會做個負責任的大人。
曾有一位服務對象吵著要教保員幫他打電話給媽媽,要媽媽帶他回家,教保員傾聽後建議他自己和媽媽溝通,不選擇當他的傳聲筒或幫他做決定;去年(101年)住民為了去聽黎明代言人羅志祥的演唱會,每人每月存50元做公積金,演唱會當天,一人花800元搭公車、火車旅遊一整天,演唱會中大家坐在搖滾區開心極了!邵姐也陪伴體驗生平第一次的搖滾之夜。在過去,類似活動多會以交通車或遊覽車接送,省去規劃行程、趕車的「麻煩」,現在,教保員願意陪著住民一起討論、規劃,使用大眾工具和參與規劃,這些經驗豐富了旅行的意義,我們看到積極性支持的精神被體現了--「是一起做而不是為他做」,而且成果是屬於服務對象的。
每一個人都是獨特的
晚上綠水家舉辦慶生會,壽星是阿強,白楊家女生們也來同歡,院裡的老師也特別為大家帶來好吃的炸雞排。有住民向我們介紹自己是一半阿美族、一半大陸,酷酷的阿輝一旁說自己是「存款不足」,逗得大家哈哈笑!阿強許願時,故意吐槽邵姐買的蛋糕太小了,居然許下「希望明年蛋糕大一點」的願望,邵姐作勢要撤回蛋糕,他才求饒;大寶則介紹有著蘋果臉的漂亮女友小華和我們認識。
隔天,倪主任帶我們到住民阿輝和大寶工作的農場,在黎明林木泉院長的環保「綠自然」理念下,全區有機栽培,還設了用牧草餵養的雞舍,只賣雞蛋不賣雞肉,目前所生產的雞蛋已被附近居民訂購一空,沒有剩餘可「外銷」,拜訪當天,有番茄成熟了,我們很榮幸享用陽光孕育的果實,果然新鮮甜美。
阿輝、大寶兩人為了有機栽培,整地除草鍛鍊出黝黑而結實的身材,對他們來說,拿鋤頭不算什麼,阿輝還會使用割草機,甚至開怪手,可惜農場沒怪手機器,讓他英雄無用武之地,大寶則被讚為「整地專家」,他們也帶我們參觀培養「蚓糞」的工作間,輔導員隨手抓起一把泥土,無數的蚯蚓鑽動著,使用蚓糞是有機農作的法寶之一,不僅使用在黎明的農場也對外販售,這項有機創意吸引媒體採訪報導,林院長
圖說:A培養蚓糞成綠自然黃金。B、C 阿輝、大寶已是專業農夫囉!D原本做民宿的房屋,屋主大方租給黎明,白楊家住民好幸運!E房東為了不破壞整體裝潢不希望櫃子加鎖,為了住民個別隱私需求,黎明特別購置保險櫃給每位住民。F慶生會當天的晚餐豐盛又熱鬧。
也期待這些創意能成為黎明就業的藍海。
練習 過一種新的生活
在花蓮,因為工作機會不多,而外展服務剛起步,販售所得還須努力再努力,住民中目前僅三位因為是多元就業方案工作人員,領到基本薪資的薪水,其他人工作獎勵金收入各數千元不等,因此「節約」是很重要的生活練習,例如以腳踏車代步,省錢又強身,工作人員都看到住民們與在院內的體能相較,變黑了也變得結實,剛開始,院內老師還很擔心是不是營養不夠,直到看到他們在工作中的表現才釋懷。再來是自製飲料,也是省錢又健康,阿輝煮的奶茶是公認最好喝的,邵姐回憶起剛開始陪住民到便利商店購物時,發現大家每次都買某一種鋁箔包的紅茶,她很納悶,自己煮的紅茶已經很棒了,為什麼還買紅茶,可以選別的啊?!原來過去在院裡進行「社區適應」活動時,輔導員會提供每人一、二十元的零用錢體驗買飲料,結果大家幾乎都選同一種;
有一次下雨了,阿強錯過了交通車,他沒求助選擇自己淋雨走回家,其實背包裡有雨衣,可是他不知道要拿來穿;
很少生病的員員有次感冒了,聽到輔導員建議要去看醫生,他不僅不怕還很興奮,輔導員安排阿輝陪他去診所就醫,回來後他開心的分享「藥局好大喔」,輔導員也評估他下次可以自己就醫了……
「和一般成人一樣正常的生活在社區裡」,邵姐說在一次專業課程中,聽到講師的這段話影響她很深,改變了她看待服務對象的方式,邵姐也成了黎明社區居住方案的開辦元老,雖然花蓮位處偏遠,只要時間允許,會盡可能的參與專業課程,邵姐說例如SIS和POS訓練所帶來的啟發,讓她更能掌握社區化服務的精神。
倪主任認為外展服務及社區居住推動後,讓黎明的服務更個別化,更有彈性,例如有一位女生原本和她的兩位姐妹都在教保部的技能陶冶組裡,她和其中一位妹妹先轉到庇護工場同時入住白楊家後,每個月有三千多元的工作獎勵金收入,因社區居住要自己負擔每個月三千元的費用,一年半後,為了省錢,她們決定搬回家住。後來另一位住民也循她的模式,先轉到社區居住,適應社區生活,並穩定就業後即搬回家居住,享有和一般成人一樣的家庭生活。
結語
倪主任提到去年開始,內政部社區居住方案的租金補助從二萬元減為一萬元,組織考量負擔壓力,只好趕緊換房子,然而在花蓮幾乎租不到沒有違建的房屋,大家焦急的到處尋覓,還好對面有一戶願以每月一萬五千元出租,「感謝主保佑」倪主任如釋重負的說,我們為黎明慶幸卻不禁深感憂慮,這樣的好運並不保證下次也有,也無法保證其他城市也能發生,台灣違建叢生,是國家住宅政策的缺失,卻讓方案承辦組織吃盡苦頭,「住宅」是社區居住方案執行最重要的基礎之一,政府應以租金補貼或提供公有住宅協助組織辦理,本刊上一期分享的各縣市方案辦理評比中,台中市、新竹市政府的經驗,足供中央及各縣市政府參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