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萬億教授
2010年11月09日蘋果日報http://tw.nextmedia.com/applenews/article/art_id/32946801/IssueID/20101109
今年4月,台灣社區居住與獨立生活聯盟假台中舉辦社會住宅國際研討會。一群關切居住權的朋友有了籌組社會住宅推動聯盟的構想,我被邀請出面整合社會福利與住宅團體。接著8月聯盟成立,短短半年,社會住宅所掀起的風潮,不亞於老年年金,是始料所未及的。
本來聯盟只期待透過已確知會支持的蘇貞昌與蔡英文的支持,擴大施壓郝龍斌與朱立倫。沒想到馬總統突然加入戰局,接見聯盟成員,除表達支持之外,並要求相關部會於一個月內提出方案。於是就有內政部長表示,兩周內將從大台北地區挑選三到四處土地,興建一千戶以上的社會住宅。郝龍斌立即開出要在空軍總部興建小帝寶的支票。
發展至此,亦喜亦憂。喜的是社會住宅成為選戰熱門話題,有利觀念推廣;憂的是政治人物亂開支票,恐會揠苗助長。翻開一頁台灣社會住宅推動史,不難理解這種憂慮。
1957年政府開始興建國民住宅,結果失敗收場。1972年台灣省於推動小康計劃中明訂興建貧民住宅供貧民居住,是為興建平價住宅的開始。其只租不賣原則吻合社會住宅的精神,但是只限低收入戶租用,則非社會住宅原意。目前台北市所剩四處平宅計1544戶,就是那時的產物。
重視弱勢族群需求
直到1994年,陳水扁競選台北市長,本人建議國民住宅改為只租不賣。陳水扁當選後,即開始推動。才有今天台北市的三千多戶出租國宅。接著,1999年5月民進黨修正黨綱中的「行動綱領─我們對當前問題的具體主張」時,接受本人建議納入「興建國民住宅租予所得較低的國民,並藉此平抑房價,保障國民居住的權利。」民進黨執政後,修正社會福利政策綱領,2004年經行政院核定施行,將社會住宅納入。於是,社會住宅正式進入國家層級政策。據此,才有「整體住宅政策」規劃中將社會住宅納入為專章,獲行政院於2005年5月24日核定;也才有之後住宅法(草案)納入社會住宅專章的政策背景。政黨輪替後,住宅法還躺在行政院。這也是為何蘇貞昌、蔡英文必定會支持社會住宅的始末。
各政黨支持社會住宅是件好事。但是,社會住宅的興建或取得,必須先明白對象是誰?是經濟相對弱勢者,不限低收入戶;是社會弱勢者,不限無自有住宅的老人、身心障礙者,還包括單親家庭、受暴婦女、原住民、精神病人、感染人類免疫缺乏病毒者或罹患後天免疫缺乏症候群者、災民、遊民等。這些對象的需求不同,不能以過去蓋國宅的標準化來想像。其次,要規劃如何管理。政府自行管理,委託非營利組織管理,或是簽約(社會住宅)房東管理,各有優劣。最後,財務如何規劃?
這些都還沒理清楚就先丟出兩周內找地、一月內提案、一年內蓋房。難怪會出現小帝寶的粗糙政見。社會住宅必須是分散化、非污名化、公共服務配套、生活機能良好及社區可接受的品質。據此,空軍總部不是不能蓋社會住宅,但這種未經深思熟慮的政見,只是在消費社會住宅而已。一旦消費完了選後就封箱打包。反正蓋不成小帝寶,政客們會推說,土地不是我的,社會也還沒有共識。不是有人在罵小帝寶是西裝布做內褲嗎?
作者為台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