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15日

2011社會住宅國際研討會活動報導

台灣如何邁向居住正義? 世界都在看  

彙整/編輯小組

去年4月社區居住聯盟與瑪利亞基金會聯合舉辦了台灣第一次的社會住宅研討會,當時「社會住宅」一詞對一般民眾來說相當陌生,然經過一年的倡議,社會住宅已成為2012年總統選戰的核心議題之一。


同時,歷經一年的籌劃,由本聯盟及社會住宅推動聯盟(以下簡稱住盟)、台大城鄉所主辦,瑪利亞基金會、OURS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崔媽媽基金會、伊甸基金會、台大社工系等單位協辦,由行政院研考會及內政部營建署指導,台灣有史以來最盛大的「社會住宅國際研討會」於10月3-4日在台大醫院國際會議廳舉行,此次研討會共邀請來自德國、美國、丹麥、荷蘭、日本及韓國六國12位專家蒞臨演講。

研討會開始前(10月2日),大會特別安排一天的台北市及新北市公營住宅參訪行程,由台大城鄉所康旻杰副教授帶領,從延壽國宅、社會住宅預定地(寶清段)到安康平宅、溪洲部落、大龍峒出租國宅,途經豪宅帝寶、空總基地(小帝寶)等,雖然整天陰雨綿綿,講師們卻興致高昂,用心聆聽簡報並熱烈提問。


10月3日是研討會第一天,同時也是聯合國世界人居日(每年十月第一個星期一),象徵台灣住宅議題與國際接軌的企圖;同一時間,馬總統於總統府召開「黃金十年」記者會,「居住正義」為總統宣示的施政重點,並隨後於4日接見主辦單位代表及外籍講師們,進行意見交流,住盟代表遞交大會共同宣言,提出六大訴求,期許政府逐一落實居住正義。

10月5日大會另舉辦工作坊,講師們與台灣政府官員、建築師及非營利組織代表共同為台灣社會住宅的未來探討發展策略,聚焦討論--「社會住宅的規畫設計與經營管理」、「第三部門如何參與社會住宅」。

本研討會講師論文集(中英文)及大會宣言等相關資料均已上傳至活動網頁http://shconf-taiwan.blogspot.com/歡迎瀏覽。

對推動社會住宅的關鍵提醒
摘錄自研討會綜合座談  

  Sandra Henriquez
美國住宅與都市發展部助理部長

如果社會住宅只會聯想到老人住宅或某一選區的住宅,只是又把人口做隔離了,所以我們需要的是一個整體且適用於每個人的住宅政策,使不同類別的居民可以混合居住。在推動過程中犯錯是沒有關係的,我們必須要具有彈性,就算策略不成功,趕快修正,也許需費時五至十年的時間發現政策不可行,仍可重整腳步,再次回顧原本的願景、策略,再思考想要的方向,才不會重蹈覆轍。

Hans Thor Andersen
丹麥奧爾堡大學丹麥建築研究中心 (SBi) 研究主任

重點不只在於住宅,還包括其他制度也需要去解決,而解決問題是與政治有關係。如要蓋老人住宅、低收入戶住宅,是必須要付出政治代價,因為納稅人不喜歡這樣的政策。開發中國家現在不是資源足不足夠的問題,而是有無決心的問題,我們必須做出某些困難的決定,要如何說服一般大眾,住宅問題應被重視,這是未來很重要的方向。

Jon Gresley
美國加州奧克蘭住宅委員會前執行長

我覺得台灣現在沒有相關的資源讓第三部門投入,以前EBALDC沒有相關的補助時,也很難參與住宅政策。20年前的NGO很少因政府的稅賦優惠而去興辦住宅,現在有了資源才開始去做,所以與其發展第三部門或NGO,也許可發展前導計畫或試辦計畫。

Lex Pouw
荷蘭阿姆斯特丹住宅協會Ymere董事會前主席

住宅市場是非常龐大的市場,要改變它的話,必須要改變社會、政治方面的種種問題,不可以短視近利,要讓各方都可以參與,以及各方組織的參與。

Rolf Novy-Huy
德國非營利基金會Stiftung trias執行長

必須要有法源,要有法律的架構,不只針對住宅,也針對土地炒作,需要有財務工具、金融工具;而且需要一些先鋒人員,讓他們可以馬上著手進行,希望從專業者中有人可以發起,來協助第三部門。

Jeroen van der Veer
荷蘭阿姆斯特丹住宅協會聯盟政策顧問與副會長

不要只是看新的社會住宅,現在有這麼高的空屋率,是不是可以拿這些空屋來做其他使用。而住宅在興建完畢後,維修也是非常重要,除非我們採取長期維護措施,不然這些住宅將很快的凋零。另外租賃的補助非常重要,應讓租金標準與收入水平,能有所呼應。

Kim, Soo-hyun (金秀顯)
韓國首爾世宗大學都市與不動產研究所副教授;韓國環境部前副部長

台灣的住宅問題,不是住宅短缺,而是住宅分配問題,提到「分配」很多人就會知道這是政治問題。我們知道推動社會住宅,需要有稅賦抵免及許多措施的配合,但當碰到政治議題時,便不容易釐清,問題是錯綜複雜的。現在政府與學者對於自有住宅的比例有很大的出入,也就是說台灣沒有確切的了解有多少人擁有一個以上的自有住宅。所以房地產市場的透明化是一個關鍵議題…

Thomas Knorr-Siedow
德國布蘭登堡科技大學都市與區域發展學系講師

今天政府無法打造一體適用的方案,很多小計畫有各自的做法,而台灣推出大規模的社會住宅計畫也有可能會促成一些錯誤。今天我們要強調的是要務實的解決這件事,要跟第三部門建立網絡,這是非常重要的..

Michael Pyatok, FAIA
美國Pyatok建築師事務所主持人;華盛頓大學建築系榮譽教授

要建立策略聯盟,連結盟友。在很多營建業中,會有社會責任的企業也希望能夠帶動一些改變,當他們不需要花這麼多錢在他們的住宅上面時,就可以放一些心力在其他部分,所以一定要找出這些盟友…

Michael LaFond
德國柏林創造性永續協會id22執行長

不要一開始就想要很大規模的改變,我們要做的不是創造革命,而是要創造成功的案例,讓很多人可以受到啟發。我們看待住宅時,不要只想到是建築物,是用水泥、玻璃蓋好的住宅,而是想成一種民主、表達的過程,是協助社區形成自己的形象。

Jeremy Liu
美國奧克蘭東灣亞裔地方發展公司 (EBALDC) 執行長

現在台灣既然政府有一批社會住宅方案要推出,我們可以從這個機會開始,把現在的數量再加以增加,應該要抓住這個機會,然後發展這個機會。

Toshio Mizuuchi (水內俊雄)
大阪市立大學都市研究中心教授與副主任

雖然台灣住宅自有率非常高,與韓國、日本類似,但還要看家庭結構的問題…另外,我看到很多人的房子會做屋頂加蓋,然後出租。在日本,沒有這麼多違建,台灣這部分比率有多高,扮演的社會角色又是甚麼?最後,社會責任,今天很多企業要肩負企業社會責任,但土地開發商、屋主、房東,他們的社會責任又是甚麼,應該要喚起大家的社會責任,不是一切以利益為優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