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14日

友善城市系列之三~高雄市

【專題報導】 友善城市系列之三


身心障礙者自在生活的城市

專訪高雄市政府社會局身心障礙福利科方麗珍股長、黃佩怡社工員

文/編輯小組
  高雄市是本刊友善城市系列報導的最後一站,面對縣市合併,管轄幅員大增,持續進行的業務整併也影響部分承辦人員面臨職務變更,感謝身障科方麗珍股長和黃佩怡小姐於此忙碌中熱誠接受專訪,分享這5年來和承辦單位一起走過的心路歷程,我們發現高雄社區居住的發展具以下特色:

1. 縣市合併後,辦理單位數為11家躍居全國第一。

2. 其中有3個專為精神障礙者辦理的社區居住單位,成功支持障礙者融入社區生活。

3. 全日型機構床位已飽和,民間團體朝向社區居住方案發展為主。

  
首先,方股長提供高雄市社區居住服務據點一覽表,可看出主要分布在三民區和鳳山區各4個家,左營、苓雅、新興等區各1個家,而其中2個家是透天厝型式,其他均在大樓社區。

  方股長提到95年實驗計畫頒布,當時有兩個組織申請試辦,即心路基金會及喜憨兒基金會。以心路來說,這是在高雄開展的第一個居住服務,除了擁有台北辦理經驗,組織對社區居住有很強烈的使命感,加上當時蔡和蓁主任的積極推展,以一年一個家的速度總共辦理了5個家;而喜憨兒則是在設立紫羅蘭家園(夜間住宿機構)後,仍有服務需求,於是再開辦蘭花家以社區居住方案提供服務,去年也在鳳山新增一個社區居住單位,共2個家。

訪視時的感動

  當看到心智障礙者可以和一般人一樣居住在社區裡,白天上班,晚上回家,有權利選擇想要的生活,在專業的支持下有能力自己購物、管理財務、整理家務及與社區互動…等,呈現不一樣的自信,方股長說訪視時總是很感動,她清楚這必須是社工、生活輔導員很用心的投入才有如此成果,尤其是看到支持密度高的社區居住,如心路新田家、左營家,更改變一般人過去認為不可行的事。

  她提到社區居住的人力成本很難估算,因為每一位服務使用者的支持需求不同,很難估算經營多少個家,財務收支才能平衡,組織必須投入很多的資源,她肯定並感謝為身心障礙市民投入這個方案的所有組織夥伴們。

支持康復之友社區居住

  以全台來說,66個居住單位中僅4個是為精神障礙朋友所開辦的,所佔比例不高,其中3個即在高雄市(1個位於新北市)。由高雄縣心理復健家屬關懷協會辦理1個男生家、1個女生家,寬德健康協會辦理1個男生家。開辦時,住民低調入住後,社區民眾也很自然的接納,住民適應情形和鄰里相處都很良好。然而,正當我們為這項別具意義的居住融合案例開心時,方股長很遺憾的說,寬德的計畫要暫停了。

  寬德健康協會所承辦的白居易家有三位男性住民,和大部分組織一樣,一開始協會是提供日間服務,由於看到許多服務使用者有居住服務的需求,於是嘗試在社區中找房子租賃,這五年來住民適應良好,然迫於生活輔導員須繼承家業而離職,以致專業服務團隊人力不足,考量要尋找到能理解精神障礙者特質及值夜要求、男性(尤佳)等條件,短時間很難補足,因此決定暫停本服務方案,現已協助住民返家生活,或另外獨立租屋,方股長表示雖然可惜,但從另一角度來看,也許在經過社區居住服務後,服務使用者能回歸社區獨立生活,也算是社區居住的服務成效,是可喜的。

和社區搏感情

  高雄社區居住的推展過程中未發生鄰里排斥、抗爭事件,許多社區一開始雖有疑慮,但大多能在溝通後取得信任。例如蔡和蓁主任曾分享新田家進駐前,她透過心路基金會自製的社區居住宣導影片和管委會溝通,說明社區居住服務的理念,目前住民和社區民眾互動良好。

  方股長提到很多承辦單位會特別安排社區清潔、拜訪及表演活動和鄰里「搏感情」,這很能打動市民的心,基本上,高雄市民很熱忱、重感情,也能將心比心,「友善城市」當之無愧。

展望未來

  市府雖然會針對居住單位不定期申請的設施設備費以及開辦費予以部分補助,但相較於新竹市及台中市有計畫的推動,對承辦單位的支持來說仍是不足的,方股長表示經費的爭取,身障科會再努力,此外會安排一位督導,至少每半年訪視一次,另針對新開辦單位則提高訪視次數。

  中央對縣市的補助是依人口來分配資源,然而偏鄉的服務該如何顧及?方股長表示會先設立據點提供日間照顧服務或作業活動,但困難處在於民間團體承接意願及能力以及誘發家屬讓身障者出來的意願,另針對轄區現有8個住宿機構,會加強查核輔導,居住服務方面會鼓勵組織/機構朝小型化、社區化推展,讓市民擁有多元化的居住服務選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