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23日

國際方舟與德蘭的2019陶成營心得分享

服務身心障礙者的價值與實踐
我在國際方舟與德蘭的2019陶成營
文/秘書處林子靖專員
楊美華主任調皮的要我們翻到手冊的那一頁印著斗大字體:「你還在找講義嗎?」咦,不然呢?我真的在翻找啊,鄰座的夥伴們也在尋找,剛剛講師已經開講了,但就是找不到,只有活動流程和主協辦單位的介紹、成員名單,還有….福音,這真的是一場「沒有講義」的工作坊!
這可麻煩了,我心裡直喊苦,要如何記錄這一切?於是只好拿起筆,努力筆記,第一天晚上,我整理記錄到十點,第二天到十二點,第三天到凌晨一點,直到第四天上午,我終於放棄了,此刻我才發現,原來,講義是你、講義是我,是在我們當下所述說的生命經驗裡,包括當下的感動,與後來的啟發。從頭到尾,講師Christine讓我們圍成一個圓,沒有內圈、外圈,就是一個圓,看得見彼此,然後,不依靠講義,沒有成績,不用比較,只要真實的呈現自己,專心的聆聽彼此。
你為什麼會留下來?


我們很多的單元和時間都是分組討論,這個約六到七人的小組,在這五天都是同樣的成員,所以我們可以在不同的主題分享中慢慢去認識彼此,也發展出互相安慰和幫忙出主意的情感。
我很榮幸與唯一的社區居住服務使用者碧村一組,一開始,我有點懷疑,聽不見、說不出的碧村要怎麼參與討論,只見他和德蘭教保員兩人用手機對話的很開心,而且真的參與討論,讓我非常佩服這位專業的教保員,完全沒有不耐煩,而且讓我們和碧村能很自然的互動。
Christine首先給小組的兩個題目,是「你為什麼會進入服務身心障礙者這個領域?」然後,「你為什麼會留下來?」第一個當然很容易回答,面試的時候多少都會提到,至於「為什麼會留下來?」突然衝擊到我了!印象中,只有換工作時,新主管會問你前一份工作為什麼會離開,從來沒被問過「你為什麼會留下來?」但,我想這似乎觸動到我們內心深處很柔軟的那一塊。
我想起自己曾經採訪過的教保員們,有人溫柔,有人嚴厲,有人碎念不斷,有人默默日復一日做著….,相同的是,他們常常很擔心,擔心著服務對象,他們也常對服務對象很細微的變化,感到喜悅與滿足,這是一般職場少有的,對「人」的關切。
如同Christine從每一組的分享所歸納得出的一個重要的共通點,就是「人的關係」,她說不管是在哪一國、哪一場分享會,「人的關係」都是大家所分享的內容中所環繞的意義。她說明,在別人看待我們和身障者的互動,他們看見的是「照料」,而我們所描述的是一種「關係」,這種關係帶來改變,帶來成長,也帶來純粹的、單純的喜樂,在別人看來感到訝異,而這對社會將帶來一種徵兆(現象),當人們看到這樣的關係,人們會由衷地感動。而這就是方舟的四個價值,也可以稱之為四個步驟:Generositymercy慷慨、寬宏、憐憫Competency專業素養CommunionMutuality互相關懷、共融Outward fruitfulnessoutreach成為一體,走出去、外展,整個陶成營的核心圍繞著這四個價值,我也藉著這四個步驟來訴說這段學習。
寬宏就是分享
方舟是文立光神父於196485日成立的,二戰期間,文立光神父從沒有戰事的加拿大,自願投身到一線戰場的法國家鄉,退伍後,他留在法國一位神父創辦的會所,和一群知識份子學習,他沒有選擇成為歐盟或學術界的菁英(當中許多成員後來的成就),而是在他被邀請進入一個收容機構後,看見其中的身障者因為被束縛或無所事事,自我傷害也傷害同住的身障者,他決定要「一起經歷身障者所受的苦難」,他們受苦的生命,讓他覺得必須要做改變,於是在沒什麼資源的情況下,找了一個破舊的房子,邀請三位身障者和他一起搬出機構,住到這裡,這就是方舟故事的起點。
這次參與陶成營的陸友望神父,談起他曾經是在石油公司工作的上班族,看似美好的人生,然而他內心深處仍有一個強烈的渴望,當時他還不明確,那是什麼,於是一位朋友邀請他到方舟家庭來坐坐,只是來坐坐就好,陸友望神父依約去了,一位視覺障礙的住民迎接他,邀請他到他的房間,接著,住民打開收音機播放各種賽車的賽事,他們就這樣靜靜聽著車子奔馳的聲音….好久,時間長到陸神父開始懷疑自己到底在這裡做什麼時,住民很開心地向他道謝,那一刻,他清楚了自己的渴望,也開始服事神,服事弱勢者的事工。
我們在第二天下午,Christine請大家談談自己的寬宏或慷慨,並分享一個小故事,有一位夥伴說,如果自己能力可及,他也很想偶爾請住民吃大餐,或是買東西送他們,而他現在能給的慷慨是「時間」,他願意花很多時間去陪伴和傾聽。我聽了好感動,他可能不知道,他的寬宏就像文立光神父、陸神父一樣,人們常說時間就是金錢,我想他付出的時間絕對超越金錢。
國際方舟東亞區的領導人蘇雯說,當初她從台灣的啟智工作,進入方舟家庭實習時,第一個感覺是「尊重」,回來台灣,她就改變自己對待一位困難個案的方法,例如在做清潔工作時會先徵詢他的同意,他如果不同意就不進行,通常要花二十分鐘等待他同意,然後只做一分鐘的事,雖然如此,但已經是很大的進步了,因為他願意參與,之後等待時間也越來越縮短,而這位服務對象的臉上本來有一塊傷疤,在關係改變後,傷疤就不見了,笑容變多,更願意參與。原來我們等待的時間和態度,也是寬宏,而這帶來了尊重和安適的心。
來自日本企業人資部門的高山先生,他的企業會鼓勵同仁參與在靜岡的方舟家庭活動,不只是捐助,來擔任志工或一起慶祝都好,這個過程中同仁感受到彼此交換和分享生命的經歷和心情,往往觸動到內心最脆弱的部分,他說看起來寬宏、慷慨的是我們,其實收穫的也是我們,所以高山先生願意參與這次陶成營,也和碧村成了好朋友。
專業素養是通往愛的路徑
現在每個社福組織都很重視「專業」,台灣複雜的評鑑制度也提供了一套所謂「專業」的基本規則,每兩年大家就會沈浸在一疊又一疊表格與報告海中,期盼得到優等卻又對這個優等不以為然,真是矛盾啊!我想這就是陶成營想翻轉的觀念吧,讓我們好好思考「服務身心障礙者的價值與實踐」這件事。
第三天,陳寶珠老師應邀主講專業素養,上課前她和Christine討論後也決定收起講義,直接和我們對話,嗯,還是只能提筆狂記了。
她提到有位督導曾說:不要告訴支持者,你可以這樣做或那樣做,這樣他們會不知道怎麼做,要告訴他們「不可以這麼做」,這樣他就知道怎麼做了。全場聽了都笑了,也不禁倒抽一口氣,這就是台灣習慣的做事態度嗎?寶珠老師認為這和文化有關,我們從小就常被告知,這個不可以、那個不可以,於是我們也用這種態度對待服務對象,她提醒,也許我們彼此的生命都是需要被修復的,才能改變這樣的態度。
又如Christine提到,當支持者正在處理服務對象的情緒或正在解決生理或安全問題的當下,這時候你跟支持者漫談理念價值,他聽得進去嗎?從對方的立場,去理解他的困難是很重要的。
支持者往往需要一點指引,一點具體專業的技巧,寶珠老師在處理衝突問題時,除了去理解支持者當下的處境,也會試著把支持者抽離開已發生的事件,和他一起討論「想一想,服務對象當時是否能理解你的話?」「如果重來一次,你會怎麼做?」專業素養是具備了正確的態度和具體專業的方法兩者,我們才能穩穩地走向實踐服務身心障礙者的價值與理念的道路上。
你願意接受服務對象所給的愛嗎?

在討論的過程當中,常出現中文字義須釐清的狀況,例如,我們常說「這個組織很有理念價值」,這時Christine就會問「什麼價值?」
就在第四天,Christine邀請大家介紹自己的單位,不是談一些住幾位等基本資料,而是可以透過什麼價值呈現,先用十分鐘思考,來找出什麼是對組織最重要的,如果有很多價值,挑選一個來談,一個你認為可以代表你組織的字詞。
這可考倒我們了,我們習慣包山包海,深怕遺漏了哪一個部份,要只用一個字詞來呈現,實在是令人頭疼,還好我們都是單槍匹馬代表組織來,不必和同工取得共識,嘿嘿~
反倒是主辦單位德蘭,在場同工加上碧村圍成一個大圈,十分鐘一下子就過去了,據說他們選出了「融合」這個價值,我沒看到討論過程,卻看到碧村走到報到台,用有點吃力的手抽出自己的識別證,用筆寫下「花朵」兩個字,拿給同工們看,於是大家心領神會,一致同意了以「花朵」代表德蘭的價值,雖然字面上無法看出來,不過認識德蘭的夥伴,一定都會同意德蘭幫每位服務對象所完成的「生命的花朵」確實足以代表德蘭的價值和理念,因為花朵包含了以個人為中心的計畫(PCP)所執行的支持策略、生活品質促進等個人服務計畫(ISP)的內容,而且是服務對象和他的支持者都參與其中,聽不見、說不出的碧村能融會貫通這一切,真是太厲害了!
這就回到Christine要我們思考「互相」這件事,她說我們習慣當寬宏的給予者,但是否願意接受服務對象的給予,讓給予與接受是互相的循環,而不是單向的付出,美華主任用台語講「互相」,更豐富了這句話的情感,在那個當下,碧村幫了德蘭團隊一個大忙,他們互相成就了一件事!
抓住感動的那一瞬間
Christine提起剛到台南火車站時,他們一行人看到一位街友和一位排班計程車司機吵架,兩人打了起來,街友被司機打倒在地,中國道光的成老師想也沒想,馬上過去扶起這位街友,對旁人來說,這不過是一位骯髒又壞脾氣的街友,但對成老師來說,他只是一位需要幫助的人。
那一刻觸動了Christine的心,她說這就是人道的象徵,這個瞬間,不僅觸動在場的人們也會影響整個社會,而我們每天為服務對象所做的事,正是在影響這整個社會,這不在於財力有多雄厚,也不在於計畫有多偉大。
Christine舉例,在美國,服務對象看見遊民在雨中大排長龍排隊領食物,幾次經過後,服務對象告訴支持者「That is not okay」支持者問:為什麼?服務對象說:「他們不應該這樣等待領食物,我們可以提供一些熱咖啡和餅乾。」於是支持者告知食物發放單位服務對象的想法,詢問能否讓他們提供一些熱咖啡和餅乾,讓遊民溫暖一點。
在歐洲,有一個鄰近難民營地的方舟家,他們召開團體會議討論看看能做些什麼,有五位支持者三位服務對象參與這個會議,有人說難民人數太多了,太危險,而且我們也沒有錢處理….,這時服務對象說「你們說的我聽得懂,但這不正義」「我們可以去看他們,去問候他們」於是他們決議一週兩次去和難民互動,如此持續一年,直到警察清除這個難民營地為止。
Christine再次提醒,許多因長期被拒絕而受苦的身障者,他們是很願意去付出,去給予。這不是多大的錢、多難的事,但這一切可以是由服務對象所啟動的。
拉回到台灣,德蘭位處玉井山區小鎮,年輕人口外移,留下來的多是老人,德蘭的董事會都會邀請服務對象參與,有次會議快終了,主席詢問大家還有沒有意見時,一位服務對象玉萍小姐提議:「我們應該多關心社區中的老人」。在場的人都深深被感動了,於是這幾年,德蘭的社區支持更豐富多元了,例如這次陶成營,社區的阿姨們還做了風味小饅頭來給我們品嚐呢,誰是支持者?誰是被支持者?好像分不清了。
我總是被德蘭牆上一幅照片吸引著,那是一群老人、小孩專注的跟著服務對象秋燕高舉著手,在陶成營最後一個晚上的慶祝儀式上,我才知道原來是秋燕帶動跳一首台語舞曲,攝影師捕捉住那一瞬間,那是滿滿的活力和喜悅的共融。

結語:
期待陶成營再續
美華主任提到為什麼要將陶成營的英文翻譯成Encounter and Formation week,她比喻就像磁碟重組Formatted,把日積月累的雜訊清除後,讓自己或組織可以跑得更快,跑得更好,真的是寓意深遠。
服務身心障礙者的專業是什麼?這幾年我們被產能、效益、效率、KPI等檢視時,總是感到疑惑,甚至自卑,還有疲憊感,政府將衛生與福利部門合併後,福利更面臨比不上醫療專業的批判,而從事社區居住方案的夥伴們,我們看得到服務對象生活品質的成果,在往個別化、正常化的目標前進著,但一面對組織財務、人力的壓力和家長的疑慮,要往前進還是往後退,真的好掙扎,這場陶成營讓我們有靜下心來的時間和空間,去思考「服務身心障礙者的價值與實踐」。第六天,主辦單位還邀請了各組織主管來參與一日營,德蘭好忙,不過,散場時,我又焦慮這場活動就這樣結束了,未來呢?好希望所有社區居住的教保工作者都能一起陶成啊!
謝謝德蘭讓居盟參與其中,我也因此好幸運。
最後,我想將這首在結業式中,靈性分享組一人一句所共創的詩,獻給五天四夜的陶成營,獻給國際方舟講師們,以及德蘭美華主任與團隊夥伴們,謝謝你們,讓我有機會和人們分享我的生命,我的愛,而且沒有擔心,只有喜悅

喜悅與豐收

當我分享,有人傾聽時
我感受到生命的能量
因為同行的你和我
我們互相付出和接受彼此的愛
而 愛 讓我感到喜悅
…………………………………………………………
我聽到了很多生命的故事
我感謝大家為我所做的一切
因為相聚 相識
好像我付出了,但我得到的卻更多
講師做為種籽 來到這裡,我們成為他們的果實
當回到我們各自的土壤,我  將成為一顆全新的種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